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访谈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武汉大学2013年招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特色育人模式

来源:新华网 2013-5-7 13:44:25

===国际化能力培养===

武大:赴外学习机会多 部分项目可获外国大学学位

    武汉大学作为中国最具开放意识、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起步早,而且与国外高校合作的范围广、数量多。学校已与世界上45个国家和地区的391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本科生在校就读期间,有很多赴国外或者境外高校学习深造的机会。近几年,每年平均有1500人左右在校生(含研究生)通过各种途径到国外大学交流学习。

    以下简要介绍具有武汉大学学籍的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情况:除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班直接从高考考生中录取外,其他项目均从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中选拔。学生先在武汉大学学习一段时期后,再到外国的大学学习,学习期满合格者可以获得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部分项目还可获得外国大学的学士甚至硕士学位。详情见《具有武汉大学学籍的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一览表》(见末尾)。

 

===学校特色育人模式===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593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校教授均直接为本科生授课,其中测绘学科7位院士和数位知名专家为本科生开设《测绘学概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五学”,即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和学生。要增强大学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五学”建设。学者是学校的根本基础。学科是必然载体,学者的声望和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总是反映在一定的学科上的。学术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学生是根本。

    在全国高校中,武汉大学最具特色的方面在于大力倡导“三创”教育理念——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营造自由开放与鼓励创新的氛围。武汉大学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督导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根本;狠抓跨学科人才培养、“三创”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注重教与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内外结合。

    继续开设跨学科试验班 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力度

    武汉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和文理交融、理工结合的特点,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转专业制、弹性学制、双学位制、与国内高校互派学生制、与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制、创新学分制等制度。

    武汉大学是全国首批可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六所高校之一。武汉大学现有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均列在全国高校前三位;有2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均列全国高校前列。在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武汉大学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其中2项为合作完成),在全国高校中也居前列。这些均凸显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秉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依托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武汉大学已先后开设了人文科学试验班、世界历史试验班等8个跨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其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考研或出国深造,进而成为各领域的翘楚。

    学校大力推行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领域等五大类,近500门通识教育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通过这种制度,打通文、理、工、医学科壁垒,使学生能够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视角,启迪学生心智,健全学生人格,从而培养博学多才、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

  进一步实行开放办学 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

    武汉大学素有开放办学的传统,在国际上享有较好的办学声誉。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武汉大学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学生,相互承认学分,学位等值等。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的有关高校开展本科教学交流工作。双方互派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到对方学习,所派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仍由派出学校发放。目前,武汉大学已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391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师生短期互访、学生联合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如武汉大学与世界健康基金会签定了合作协议,联合开办护理学院,并在口腔医学的研究方面进行合作;法国鲁昂高等商业学院每年接受武汉大学一定数量的学生赴该校学习,同时还在师资领域进行交流;每年选派一批学生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学习。

    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育国际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目前每年开设双语课程200余门,全英文课程50余门。学校建设有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水平,学校自2004年起连续举办暑期国际英语培训项目,聘请美国著名高校优秀教师来校授课。自2008年起,学校推出面向国际办学新举措,每年组织暑期海外游学项目。

    武汉大学已开设了比较哲学国际班、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国际班、护理学国际班、生物学基地国际班4个国际班,国际班集国内外优秀师资、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形式为一体,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倡导学生自我设计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是设计和塑造成功者的实践历程,武汉大学破除一种模具塑造所有人的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多样性,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鼓励学生按照个性发展。学校在最新修订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大幅压缩课内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空间。

    除医学专业外,其他所有专业均提供辅修和双学位培养方案;扩大任意选修课,取消指定选修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选择空间;同时对部分由于专业调剂入学,或进校后兴趣发生转移的学生,学校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第二次专业选择。今年,学校首次推行“个性化专业”学习改革。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双学位、主辅修、试验班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实施创新学分 培养“三创”精神与能力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8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根据“三创”教育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将培养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特别是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实行和完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中途休学创业。同时加大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投入力度,支持学生协同或独立开展创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创业能力。对在创业实践中表现突出者,学校给予重奖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冒尖,实施创新学分制。对大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取得发明、专利、发表优秀论文、优秀设计以及取得其他突出成果者,经专家评定,可以授予相应的创新学分,可以免修相应课程。

    完善学分制、导师制和主辅修制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武汉大学就率先实行学分制,建立了导师制,并创建了主辅修制。近三年来,学校进一步增加了学分制培养方案中选修课程的学分,扩大了学生根据兴趣选课的范围;本科学习年限更为弹性化,学生可提前毕业,也可延长学制二年毕业;进一步规范了导师制,明确了导师的责权利,有的学院还给每个班级配备了专业导师;改革完善了主辅修制,适当降低了获得辅修证书和第二学士学位的学分数,并开设了主辅修双休日班。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